close

運煤拱橋是重要的地標。(圖/北縣觀光旅遊局提供)

歷經5年,台北縣政府斥資2億元把昔日瑞芳鎮瑞三煤礦舊址,打造成「猴硐煤礦博物園區」終於完工,並結合地區景觀風貌與生態特色,預定7月24日暑假時啟用營運,讓北縣多一個新景點並帶動地方繁榮。

園區地標景觀是已列為歷史建築的運煤橋、選煤廠。運煤橋已由觀光旅遊局完成整修,夜間還有光雕;選煤廠則因太殘破,經現場清理及結構加固,將等文化局在8月完成調查研究,並與業主瑞三公司研商後,才能決定如何利用。

北縣觀光旅遊局長李宗桂說,位於瑞芳鎮猴硐的瑞三煤礦,60年代是全台最大礦區,年產22萬噸煤量,聚落居民高達6千多人;民國79年停產後,當地發展每下愈況,僅剩數百戶,且不少僅留戶籍,實際是居住外地。

他說,88年縣府曾經想推動猴硐煤礦博物館,因遲無實際進度致經費流失,縣長周錫瑋上任後積極與業主瑞三煤礦公司洽談、重新打造園區,成果逐漸浮現,加上光復里的「貓社區」知名度打開,近幾個月到猴硐攝影、寫生、拍婚紗照片的遊客愈來愈多,假日時高達上千人,今年4月遊客數就達9800多人。

李宗桂說,園區整修工程包含瑞三本坑、宿舍、浴室、辦公室及周邊公設、鋪面步道,都重新定位賦予新功能。

例如新介壽橋邊的廢棄營舍做為遊客中心,選煤廠辦公室改成旅遊資訊中心;選煤廠倉庫改建成多媒體導覽及人文主題展示的願景館;烘砂室與幹部浴室,則整修成介紹基隆河壼穴等特殊地形的地質生態館;大浴室改為礦工紀念館,展示礦工的生活文化,並且將礦工宿舍情境復舊,做為「做炭境人故事館」。

目前正在整修本坑,將局部開放遊客入坑體驗,另在本坑辦事處的玻璃屋,將做為DIY教作展示室。

猴硐小檔案
「猴硐」地名源自早年當地山區後面有一處猴子聚居的山洞,因此被稱為「猴洞」;日治時期,因居民以採礦維生,不喜歡洞裡有水,將猴洞改名「猴硐」以討吉利。

民國51年,政府認為「猴」字不雅,改稱「侯硐」,台鐵火車站也命名「侯硐站」;後來地方文史觀念興起,瑞芳鎮民代表會決議恢復「猴硐」地名,台鐵也從善如流,在車站站牌「侯硐」以括弧加註「猴硐」。

 

以上文章引用:聯合新聞網     【聯合報/記者黃福其/板橋報導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a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